大湾区数创“狂飙”催生新职业:音乐指令工程师如何玩转AI创作?
更新时间:2025-04-03 10:15 浏览量:5
在广州天河的一栋写字楼里,屈博佳正对着电脑屏幕调试一段AI的参数。他的身份有些特殊——既是拥有10年经验的独立音乐人,也是AI音乐生成平台“天谱乐”的算法运营工程师。“我的价值就是用专业审美‘翻译’用户需求,将主观的音乐客观化,让AI模型理解音乐。”屈博佳说。
这一职业的诞生,源于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在大湾区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AI音乐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而像屈博佳这样兼具艺术直觉与技术理解力的“跨界人才”,成为弥合创意与算法鸿沟的关键角色。
图/视觉中国
如何让AI理解“江湖侠气”?跨界工程师解码AI音乐基因
屈博佳一开始也没想到,玩音乐还能和大模型研发扯上关系。几年前,大模型风起,天谱乐团队开始自研音乐大模型时,算法工程师们面临着一个尴尬困境——他们能教会AI识别“4536251”的和弦走向,却无法让它理解“江湖侠气”该用怎样的音色呈现。这时,身兼独立音乐人与唱鸭App内容运营的屈博佳进入了团队的视野。
“我的工作就是‘结合’。一定要给个定义的话,可以说是‘音乐指令工程师’。”谈及自身的日常工作,屈博佳表示,他需要反复验证音乐生成指令(Prompt)的有效性。
“我会结合用户的各种需求去评测天谱乐大模型,根据模型给出的响应,并基于我对音乐的理解进行主观拆解,将最终的结果反馈给算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再根据我的建议,对大模型进行进一步训练或者调参,让它更全面、更好用。”比如当用户输入“国风”“热血”等抽象需求时,屈博佳需要将其拆解为具体的音乐参数——从旋律走向、乐器配比到情绪节奏,再反馈给算法团队调整训练策略。
而今,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有4600万用户通过天谱乐官网及小程序、唱鸭App体验AI音乐创作,累计创作1200万首AI歌曲。凭借创新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体验,天谱乐大模型已为影视、文旅、媒体等行业客户提供AI音乐创作服务。此前,广州文旅上线的宣传片《广州欢迎您》当中的配乐,就是由天谱乐生成的。
不过,AI在帮助大家实现作曲灵感的同时,也难免落入“套路化”的窠臼。在整个中国内地的音乐环境中,流行音乐是比较主流的,“但是我们也会发现,短视频平台上的流行歌曲可能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而我们的大模型生成曲目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困扰。”屈博佳表示,为此,他会向算法工程师反馈,通过模型调参、数据投喂等方式去规避这种情况。
AI音乐大模型为何会在大湾区发芽?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新势能
为何天谱乐这样的AI音乐大模型,会在大湾区生根发芽?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广东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蹄疾步稳。根据2020年发布的《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预计,到2025年,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元。但在2023年年底,广东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已达到6233.38亿元,提前两年完成了目标。
在实践过程中,广东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散发出了长久“热力”。在刚刚过去的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宣布将推出“五项举措”助力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推出系列政策支持、支持培育产业生态集群、深挖岭南文化富矿等,释放出推动产业加速发展的强烈信号。
政策红利直接转化为创新势能,天谱乐在大湾区这片文化科技沃土上茁壮成长。在影视娱乐产业,天谱乐已深度嵌入微短剧生产链条,其AI配乐系统可针对单集剧情自动生成多种情绪适配方案,大幅度缩短了配乐的周期;在消费创新方面,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天谱乐上线了一个小程序,让消费者可以生成喜庆曲风的歌曲用于拜年,也可以在歌词中藏入想要祝福对象的名字表达关心,得到了十分良好的用户反馈。
面对AI音乐版权确权的行业难题,天谱乐则还与海外的版权公司合作,让商用用户使用大模型生成音乐得到版权认证,“商用用户拿到手的是一首音乐以及版权认证的标识,这样他们就可以放心地在各个平台使用这些音乐。”屈博佳说。
大湾区的AI敢饮“头啖汤”计划让AI生成方言歌曲
尽管国内AI音乐赛道已有多个玩家,但天谱乐凭借先发优势构建了自身的技术护城河。“比如人声合成的呼吸感,我们的大模型能还原歌手换气时的细微停顿。该模型还有服务于专业音乐人的旋律MIDI、和弦、调性等的控制能力,可以实现更精细可控的生成效果。”屈博佳表示,这是天谱乐目前的优势,也是未来会长期维护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团队规划中,一项新任务被提上日程:让AI生成粤语、客家话等方言歌曲。“方言和普通话使用的文字是一样的,如何让大模型通过同样的文字输出不同的结果是个难题。”屈博佳介绍道,为此,团队正联合方言学家、本土音乐人构建专属数据库,希望让岭南文化通过AI走向世界。
“AI不是对手,而是帮手。它能替比较流水线的音乐作曲,但人类对音乐的感知、对文化的理解永远无法被编码。”屈博佳表示,“未来,AI能帮人类写出更惊艳的旋律,而我们要做的,是让技术尊重文化,让创新不忘本源。”
从大湾区生长出的天谱乐团队,既传承着岭南敢饮“头啖汤”的闯劲,也诠释着新兴职业与产业变革的共生逻辑。当屈博佳们在参数海洋中标注文化坐标时,他们构建的不仅是AI的审美认知体系,更是大湾区文化自信的数字化表达。
文|记者 沈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