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寻找李二狗》:时空对话再现抗美援朝激荡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3 07:53 浏览量:2
创作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一向不易,如何处理宏大叙事和个人视角,如何把握严肃主题和诙谐尺度,都是对主创团队的考验。近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北京哆巴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在保利剧院首演,这部为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而作的音乐剧,为同类题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取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的真实史实,讲述了抗美援朝战士后代、现代青年常卫国穿越回战场,寻找当年爷爷的战友、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李二狗的故事。音乐剧以常卫国的个人视角,开启了一度迷茫的当代青年与满怀信仰的志愿军战士之间的跨时空对话。
抗美援朝战争相当艰苦,很多影视作品都对其中的重点战役进行过细致描绘。在创作题材上,《寻找李二狗》没有拾人牙慧,在创作风格上,没有刻意强调苦难,而是巧妙地把诙谐幽默的元素与当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结合。初上战场,志愿军战士们没有先进武器,只能把敌人留下的武器拼拼凑凑,常卫国调侃这像自己在点外卖时的凑单,战士们却乐观地说这武器是“万国造”。剧中还有一些常卫国与年轻时的爷爷在同一个战壕里插科打诨聊家常的情节,拉近了当代人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距离,但并不让观众觉得突兀。
《寻找李二狗》的歌词不仅能完成叙事、抒情等音乐剧必需的功能,还能根据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调整语言风格。剧中的常卫国、李二狗和军医秀儿都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唱词文雅细腻,《过零丁洋》等诗文典故也被融入其中;来自祖国各地的志愿军战士的唱段则熟练化用方言土语,风格十分接地气。多变的风格让故事生动,人物活灵活现,是编剧语言能力的直接体现。唯一遗憾的是,个别方言表演和演唱因速度过快导致听不清,不妨在演出中加上字幕,便于观众理解。
音乐方面,《寻找李二狗》的音乐风格以摇滚、流行、民谣为主,风格虽多却十分和谐,朗朗上口中洋溢着青春热血。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该剧也借用了一些老歌,在剧情的烘托下,《阿里郎》《我的祖国》等歌声响起时,不少观众眼中都闪现了泪花。
随着剧情的演进,常卫国从爷爷手里接过的“和平万岁”纪念章的意义越发凸显,该剧的主题也呼之欲出:残酷的战争让世界生灵涂炭,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正是为了结束战争。该剧也巧妙地利用了“时空对话”这一戏剧手段,穿越时空不仅仅是让当代人走进历史、接受教育,也让剧中的当代人“跳出”历史,向当年的战士们大胆“剧透”,“打完这场仗再也不打了,都把他们打怕了。”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路走来的志愿军战士们,把这句话当作美好的愿景听,台下的观众却真实地被这句话感动,因为这场战争向世界证明,中国有捍卫自己国家主权的能力和实力,也让初生的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
作为一部既有爱国主义内核,又符合音乐剧这一艺术品类内在要求的商业属性的作品,《寻找李二狗》的首演让人感到惊艳。当然,该剧仍有继续打磨的空间,下半场李二狗登场后,全剧的发展节奏变快,常卫国和李二狗的价值观碰撞也稍显突然,可以适当调整,让全剧观感更加自然流畅。
记者: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