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疏音乐交流盛宴: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永传,共谱民族团结乐章
发布时间:2025-05-08 13:15:12 浏览量:1
在春暖花开的四月,广州市文化馆迎来一场广东音乐与新疆音乐的浪漫邂逅。来自新疆疏附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歌舞演员来到广州,为广大市民群众带来多场精彩快闪演出。与此同时,一场别开生面的“穗疏两地民族乐器与传统音乐”交流活动也在广州市文化馆举行。两地传统音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交融碰撞,不仅为市民群众呈现了一场场视听盛宴,也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书写了文化共荣的新篇章。
快闪:丝路韵律跃动岭南
4月10日至12日,新疆疏附县“石榴籽小分队”民间艺人团队以歌舞快闪形式,将新疆文化的热情与魅力带至广州市文化馆的每一个角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选段的悠扬旋律,带领观众穿越千年丝路;独唱《一杯美酒》《阿娜尔罕》通过歌声与手鼓的灵动配合,尽显新疆人民的真挚豪情;喀什赛乃木、麦西来甫等传统新疆乐舞则以跃动的节奏点燃全场热情,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这场“行走的文化名片”活动,让市民沉浸式感受到新疆歌舞与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
上图:新疆歌舞乐器快闪现场。
民乐对话:匠心共探传承之道
4月12日下午,“穗疏民族乐器与传统音乐交流对话”在广州市文化馆中心阁序厅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热合曼·阿布都拉携手地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托合提·肉孜,与广州箫笛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大强、古琴斫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笔华展开深度对谈。热合曼现场展示了以桑木制成的热瓦普、都塔尔两种乐器,揭秘乐器选材与制作的智慧;郭大强和刘笔华则分享了箫笛音孔定位的精妙技艺与古琴髹漆的工艺精髓。
尽管两地音乐风格迥异,但几位传承人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合作路径。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新疆两地乐器制作技艺虽各具特色,但两地传承人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是相通的。”
上图:在广州市文化馆举行的“穗疏民族乐器与传统音乐交流对话”现场。
文化交流:多元互动深化穗疏情谊
新疆疏附县团队自4月9日到达广州后,便迅速投入到广州文化底蕴的探寻中,展开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地域对话的深度交流对话。4月10日,疏附县团队来到岭南文化地标陈家祠,奏响新疆音乐《十二木卡姆》,充满民族特色的新疆歌舞与岭南建筑交相辉映,为广州市民带来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11日,疏附县团队一行走访星海音乐学院,双方进行乐器工艺和音乐科技方面的合作意向探讨,还与广州市艺术学校师生共研舞蹈创新。当天下午,疏附县团队与岭南古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在华南植物园进行对话交流,同时还在岭南春光中带来了充满热情的快闪演出。这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通过对话、互动等形式,推动穗疏音乐文化深度交融,拓展音乐艺术边界。
上图:星海音乐学院调研。
上图:在华南植物园进行对话交流。
据悉,“和鸣——新疆疏附县民族乐器展暨传统音乐推广季” 4月13日即将在广州市文化馆启幕。同时,“穗疏同心·童趣传遗——疏附县明德小学学生美育作品展”也将在广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图书馆举行。从音乐快闪到对话交流,从精彩展览到教育协作,穗疏两地以文化为纽带,让民族团结的乐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久久回响。这场跨越山河的对话,不仅为传统技艺注入时代活力,更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植人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