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  4场巡演,火爆巴黎!《咏春》正从深圳走向世界

4场巡演,火爆巴黎!《咏春》正从深圳走向世界

更新时间:2024-10-09 11:15:40  浏览量:1

文 | 华商韬略 母泽良

《咏春》的风,还是刮到了法国。

【席卷巴黎】

10月3日晚,巴黎会议宫。

这座位于法国巴黎17区,集音乐会、会展商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每年要接待至少120万名游客及观众,承接数百项国内国际重要活动,是法国文化对外展示的最重要窗口之一。

此时,舞剧《咏春》的演员及工作人员正在主舞台的各个地点忙碌着。即便他们曾创造奇迹,并在全国各地及新加坡、伦敦等地复刻传奇,但这一次他们仍不敢有丝毫松懈。

对于舞台剧这种艺术形式而言,与影视剧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演出环境几乎是“不可控的”,除了观众以外,每次演出的舞台都有巨大差距。

最直观的,就是舞台和剧院的大小。

此次《咏春》演出的剧场,与此前在英国伦敦演出的沙德勒之井剧院相比,场地规模更大。

舞美的整体比例、布景的相应调整、与之对应的人员位置变动……这些对于演出人员来说都是不小的变数;对于编导团队而言,甚至需要考虑到根据观众席的大小和观看视角,去调整舞蹈技术的合成环节。

他们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去解决,并适应这些变数。

巴黎时间4日晚8点,离演出开场尚有一个小时,剧院门外火爆的场景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四个检票口,纷纷排起了长队。

一个小时后,大幕拉开,整个剧场几乎座无虚席。此时的国内,正沉浸在国庆的狂欢之中,而这股神秘的东方力量,也漂洋过海,席卷了浪漫之都巴黎。

这晚的巴黎,“中国文化氛围”浓度极高。

法国国家电视台,用浑然天成去形容《咏春》武舞融合;

SortiraParis网站写道,这场极具开创性的舞剧将武术与舞蹈优雅、无缝融合。沉浸在《咏春》塑造出的既有武术质感又有舞蹈美感的世界中,人们深刻体会到平凡人的坚韧。千万不要错过这场能带来视觉与心灵双重震撼的文化盛宴;

PRNewswire则报道称,法国观众称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表演,故事情节、表演以及管弦乐音乐完美结合。这部舞剧将继续进行全球巡演,以进一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确实,正如其所说。如今的《咏春》,正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一部分外国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

自2022年12月自深圳起航以来,《咏春》已在全球38座城市、54个剧场中展演了204场。

去年9月,《咏春》点燃狮城,出海巡演首战告捷;2个月前,《咏春》响彻被称为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的伦敦西区;如今,《咏春》于巴黎会议宫连演4场,再次震撼巴黎!

一路走来,《咏春》遍地生花,让越来越多人,在时代经历巨大变革之际,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爆发力。

【拿下商演这场关键战役】

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

如今,两国合作发展迈入第60个年头。这些年来,中国和法国在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持续深入,歌德、雨果、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法国文豪的作品引入国内,鲁迅、老舍等中国作家的作品也在法国持续引发震动。

但在“舞台剧”这种艺术形式上,两国间却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

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舞台剧作品,让国内乃至全球人看到了法国沉淀下来的文化积淀;相对而言,国内一直鲜有类似的作品,即便是依据文学经典改编的舞台剧作品,也很难在文化土壤截然不同的海外引发大规模反响。

严谨来说,并非是这些作品没有影响力,而是在“商演”这条路上走得并不顺利。

一直以来,在西方国家树立文化品牌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商演。要判断西方市场与观众认可你的标准也非常直接——是否真的卖票。

因此,在这样的语境下,商演往往是对一部文艺作品真正的检验,也只有商演成功,作品才能算是得到市场认可,才算是有效地对外传播。

《咏春》之所以能成为中法舞剧交流历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一则是其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如今中国文化对外输出能力的加强,更重要的则是其在商演这条路上扎扎实实地取得了成果。

纵览《咏春》欧洲巡演的这几场,几乎场场爆满。

承接《咏春》巴黎商演的法国雪映碧丝制作公司总裁、制作人Lucy Lee直言,从当地观众以及主流媒体的反馈来看,法国观众对《咏春》是非常感兴趣的,我对《咏春》进入法国演出市场充满信心。事实也正是如此。

商演上的成功,是打开法国及欧洲市场的关键战役。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回归到作品本身来看,《咏春》的爆火并非无迹可寻。

相较于同题材的大荧幕作品,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各部门与主创团队联手打造的《咏春》在表达形式与内核构建等方面的塑造都相对独特。

采用双线叙事的《咏春》,讲述了一个“戏里、戏外”的双重故事。

“戏里”,叶问远赴香港,弘扬咏春;“戏外”,深圳《咏春》剧组在拍摄叶问的故事;

两个故事平行叙事、无缝切换,两个场景在舞台上旋转交替。虽然剧名为《咏春》,该剧讲的却不仅仅是英雄叶问的故事,而是同时在“戏外”塑造了以灯光师大春为代表的一群“追光”的平凡人。

文化环境是迥异的,但所表达的精神内核却能达成共鸣。在此基础上,《咏春》创新性地将“武术”与“舞蹈”相结合,用更具穿透力的现代艺术形式,去展现厚重的传统文化,把独具中国魅力的故事,用能与当下时代产生共鸣的方式重新创作。

这样的《咏春》,或许还能走得更远。而一直在其身后“默默付出”的深圳,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声浪中浮出水面。

【深圳的《咏春》,更是世界的《咏春》】

“它不像欧洲的传统舞蹈,也不像中国的传统舞蹈,是一场非常特别的艺术融合,舞剧《咏春》将舞蹈和武术融合,非常新锐,从它的身上看到了深圳的现代性。”

在凡尔赛宫歌剧院院长劳伦斯看来,《咏春》身上有着浓厚的深圳印迹。法国雪映碧丝制作公司总裁、制作人Lucy Lee也表示,“《咏春》是深圳的一张非常好的名片,它的出海也让国际了解到了深圳文化市场的发展水平”。

确实,在《咏春》乘风破浪的背后,深圳绝对称得上是隐于幕后的英雄。

早在立项之初,深圳市各部门便迅速形成合力,成立专项扶持资金,并尽可能地为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创造条件。在作品的一些核心命题上,《咏春》创新性地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为展现形式,将深圳元素赋予剧中。

深圳市对《咏春》的扶持,几乎贯穿了这部作品的全生命周期,从最初的立项到资金支持,到后期的宣发与供给资源,深圳从未缺席。

而《咏春》的诞生及爆火,也让更多人意识到,政府层面的扶持,正成为文化产业实现蜕变的关键要素。

这些年来,深圳不断推出《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深圳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法规,其效果亦是有目共睹。

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63亿,增长至如今的2750亿元,平均每年以15%以上的增速,实现了近17倍的高速增长成果,且占全市GDP比重由4%左右稳步增长至8%左右,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如今,在深圳扎根的文化企业超10万家,相关从业人员超百万人。

其中,“国高”企业达800余家,境内外上市企业44家,专精特新企业253家。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高端印刷、文化装备研发制造等领域都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文化企业。

深圳,就像是一片沃土。在这片沃土之上,越来越多像《咏春》一样的巨树拔地而起,让世界眺望东方之林时,看到了一抹抹崭新的绿色。

如今,从深圳走出来的《咏春》,正在加速走向世界。

而那些来自全世界各个地点的目光,也逐渐聚焦于数个光点,并由点及面地看到沉淀已久的东方气韵。

——END——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