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魔法坏女巫》变催眠魔法,是中国观众太苛刻?

更新时间:2024-12-10 09:18  浏览量:8

1905电影网专稿 “爆款”电影《魔法坏女巫》海外市场表现惊艳,带着接近满分的媒体好评度和音乐剧改编电影开画新纪录登陆中国院线,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水土不服,首周末票房仅800多万元,评分网站观众质疑不断。

《魔法坏女巫》从“爆款魔法”变“催眠魔法”,“魔法”为何失灵?是中国观众太苛刻,还是电影创作有暇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冯梦瑶,与我们一起聊一聊正在上映的电影《魔法坏女巫》。

快问快答

晓丽:观众说这部电影有催眠魔法,魔法对你起效了吗?

冯梦瑶:起效了,有“催站”效果。有些地方还是想跳过去的。我觉得大片大制作可能会更适配宏大叙事,观众能够感受到英雄的艰难成长。而《魔法坏女巫》的故事以童话为原始文本,故事本身比较简单,在这种宏大叙事的呈现之下,故事内核略显萎缩,不是特别的匹配。

晓丽:那您觉得它算一部好电影吗?满分十分的话您给这部电影打几分?

冯梦瑶:从制作技术上来讲它是一部好电影,我会给到7.5分。

晓丽:既然7.5分质量不差,为什么还是把观众给看困了呢?

冯梦瑶:我觉得首先是存在文化差异的影响,其次歌舞片这个类型也比较挑观众。

歌舞片类型让观众无感?

数据显示,此前上映的同样融合了歌舞内容的电影《小丑2:双重妄想》在国内的累计票房也仅有0.54亿元。难道真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对于歌舞片无感吗?

事实上,在中国观众的观影体验中,歌舞片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国产影视剧作也曾多次涉猎歌舞片类型,比如,郭涛主演的电影;导演的;广为人知的《新白娘子传奇》《刘三姐》等等。

“我觉得这部电影跟《小丑2:双重妄想》有本质上的区别。《小丑2:双重妄想》在制作和表达上存在一些问题;但《魔法坏女巫》的剧作水平和完成度都很高。可能与其他类型的作品相比,歌舞片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会让一些观众无所适从。”冯梦瑶说。

剧作上,《魔法坏女巫》表达清晰、人物塑造到位,女演员对于角色的还原度也很高。A妹(Ariana Grande)饰演的角色有些傲慢且自私的缺陷,但是不同于传统的“恶女”形象,电影用喜剧的方式将沉重的“恶”解构,通过A妹生动可爱的演绎,展现出一位有一些小心机的“傲娇大小姐”形象。

文化差异让观众缺乏亲近感?

1865年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创作了《爱丽丝梦游仙境》;1900年,莱曼·弗兰克·鲍姆受到了他的启发,创作出了小说版的《绿野仙踪》;1995年,格雷格里·马奎尔对故事进行了解构式的“魔改”,创作出了《魔法坏女巫》。

《魔法坏女巫》从西方坏女巫的视角进行创作,讲述了通体翠绿、遭人排挤的艾菲芭和娇俏讨喜、志存高远的格琳达,在经历了一系列理想与幻灭,背叛与宽恕之后,结下了深厚而难言的友谊,并收获了各自的历练与成长的故事。

那么,为何同样的故事在海外人人称绝,却让许多中国观众哈欠连天?

冯梦瑶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问题是文化差异:“作为西方口口相传的童话故事,《绿野仙踪》在海外的国民度相当于中国的《西游记》。西方的小朋友们伴随着《绿野仙踪》的故事长大成人,可以说这个故事长在了他们文化的根基当中,对他们的生活与思想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原作故事的高度熟悉让海外观众对《魔法坏女巫》的颠覆性改编充满惊喜,这就像中国观众第一次看到《黑神话:悟空》的兴奋感一样。相比之下,中国观众对《绿野仙踪》的故事缺乏熟悉与亲近感,所以很难感受到《魔法坏女巫》带来的惊喜感。”

《魔法坏女巫》的票房困境从侧面展现出本土化创作的重要性,国内创作者应积极深挖和开掘诸如哪吒、沉香、阿凡提等充满中国文化内涵的故事,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与生活经验,创作出更多具有创新价值的作品。

标签: 催眠 魔法 女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