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香江来信|“竹韵小集”陈照延:来北京演出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碰撞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4  浏览量:2

一曲《娱乐升平》明亮、昂扬,将繁华与热闹展现在人们眼前。短短5分钟的曲子采用了硬弓、软弓和包含西洋乐器的三种风格,体现出粤乐的百年变迁。《秋水龙吟》采用记谱的方式,复刻了上世纪30年代的黑胶唱片,让古老的音乐重获新生。最后的《庙街探戈》由作曲家黄学扬创作,中西合璧,颇具香港的摩登气息……

“竹韵小集”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演奏厅演奏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演奏厅,“香江雅韵·弦歌不绝”香港竹韵小集交流音乐会的成功上演,让我此次来北京收获了全新感受。我叫陈照延,是香港“竹韵小集”乐团的创办人。我或许是乐团里独树一帜的存在,与其他演奏家不同的是,我并非音乐学院科班出身。在创立乐团之前,我是一名小学老师。随着时间推移,愈发觉得自己更渴望做文化推广。于是,我毅然决然成立了这个乐团。

陈照延

创立乐团之初,我们只是单纯想以乐会友,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我们策划了一系列节目,推广我们喜欢的乐曲和文化。很多人好奇乐团的名字。这是我取的。我参考了台湾那边很多小型乐团的名字,觉得“小集”这个词非常雅致,很符合我们乐团的特色;“竹韵”则与我的背景有关,我擅长吹笛子,笛子与竹子有不解之缘,同时,竹子也是很多中国乐器的重要制作材料。“竹韵”不仅代表了我的个人特色,也体现了中国音乐的韵味。

陈照延早年在“竹韵小集”演奏笛子

乐团初创时,我们特别策划了一系列关于笛子的音乐会,并邀请了很多笛子名家来助阵。他们为香港的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对于当时籍籍无名的乐团来说是很大的支持。这种友情和互助,一直伴随着我们乐团的发展。

说起初创期的困难,经费短缺是绕不开的,没有补助,几乎都要自掏腰包。虽然辛苦,但热爱抵万难,每当看到观众满意的笑容,我们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好在,乐团发展越来越好。自由的氛围和坚持音乐至上的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香港演艺学院毕业生加入,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演奏水平让乐团逐渐走向专业化。团里除了我以外的其他成员,几乎都毕业于这所学府,个个拥有精湛的演奏技艺。

“竹韵小集”发展越来越好

最难的资金问题也迎刃而解。随着乐团逐渐建立起一定的基础,得到香港一些部门和机构的补助。经费问题解决后,我们得以更专注于音乐的创作和推广。从2003年的业余运作,到2011年获得香港艺术发展局的年度资助,再到如今成为其三年资助的团体,我们乐团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稳步向前,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在乐团成长中,我从幕前的演奏者,逐渐转向幕后策划和管理者。角色的变化,并没有影响我对乐团的付出。我们始终致力于推广小型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特别是那些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广东音乐。

“竹韵小集”演奏者向观众介绍粤乐

广东音乐无疑是乐团外出交流最有特色的名片。我们乐团主要面向广东音乐的推广,同时也致力于当代小型民族室内乐的传播。我们深知,传统与现代并重,才能让音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在策划活动时,我们既会安排传统广东音乐的演奏,也会引入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创作作品,尤其具有香港特色的新作品。

走过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时至今日,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乐团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从未改变。“竹韵小集”是一个以小而美、简而精为使命的乐团,其演出中的难忘故事也有很多。

西安观众为乐团赠字:竹韵南曲,小集大雅

大约是七八年前的一次年初,我们在西安有两场演出。第一场演完后,一位老人到后台找到我说,“音乐会很好听,我很喜欢,我想送你两幅字画。”我很开心并对他表示感谢。他真的拿来请书法家朋友写的两幅字,第一幅是“粤乐润长安”,第二幅是“竹韵南曲,小集大雅”。我当时感动极了,这个评价很高。这样的反馈,让我们觉得一个中小型的乐团可以做的东西也不少,也可以做到很有影响力。

“竹韵小集”就像一个博物馆和实验室,把传统的留下来,也要有能力把以后的东西去实验。每个年代都应该有代表性的作品留到未来,让未来的人去了解历史。这是乐团的使命,也是各类艺术创作者的使命。我们在作品中尝试加入香港特色,像黄学扬和陆尉俊等作曲家,通过寻找香港地标景点来创作作品,再将这些作品融入可能的不同地方,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欣赏。

“竹韵小集”工作室在线节目录像

因为疫情,“竹韵小集”的很多音乐会和文化交流活动被迫取消,我们就想到了用线上音乐会的方式来推广岭南音乐,没想到效果还不错。2022年1月6日,《弦歌不绝》直播活动的在线观众超过一万人。一年之内,我们完成了近10首广东音乐,并制作了视频节目、直播、在线讲座等,尝试了连线演出、对话、斗琴等很多有趣的形态,还推出了“粤乐创作发表会”,将新的广东音乐上线平台推广。

2023年2月20日,北京恭王府大戏楼,“五架头”小组演出

“竹韵小集”目前有大约20名固定的演奏家,我们可以按不同的内容和需要的主题来做不同的演奏组合,每个组合也有自己的作品。通关后,去年2月和今年2月,乐团都来过北京演出。这次是第三次。这三次演出我们参演的人数和表演的主题都不一样。第一次我们在恭王府演出,第二次在国家大剧院,这次来到了中国音乐学院和很多学生一起演奏。每次演出都有不同的碰撞。此外,在恭王府跟国家大剧院面对的观众多一点,在中国音乐学院面对的学生比较多,也达到了我们不同层面推广的目标。

2024年2月25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作为香港中乐文化的守护者与展示窗口,这些年,“竹韵小集”代表香港访问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肩负起了促进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使命。

2016年,伦敦Trafalgar Square,“五架头”小组演出

每当我们站在异国舞台上,手中流淌出的粤乐,仿佛诉说着一个个古老又生动的故事,搭建起一座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音乐桥梁。记忆犹新的是,在阿联酋的新春音乐会上,当旋律响起,不仅华人为之动容,连许多外国朋友也被深深吸引。那一刻,我更加坚信,中华音乐文化拥有跨越国界的非凡力量。

2022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文艺晚会”演出

而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于海外。广东、山西、四川、贵州、上海……我们与当地的音乐人携手演出,共同探讨民乐的传承与发展之道。粤乐开放兼容的特性,满足了多元化观众的需求,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也让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少了几分阻碍,多了几分顺畅。

香港多元文化交融,我常常思考音乐应该如何表达,才能更贴近现代人的心灵。近年来,“竹韵小集”在保育、传承粤乐文化的同时,也积极进行委约创作新曲目。作为一支年轻的民乐团,我们的演奏家们,大多是“90”后,他们对传统音乐充满敬畏,同时也敢于尝试新的改编与乐器搭配。我们还邀请了老一辈艺术家,传授那些濒临失传的技艺,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竹韵小集”2024年演出照

对于广东音乐的未来,我充满期待;对于“竹韵小集”的未来,我更有无限的憧憬。当然,我也非常期待能再次回到北京演出。广东音乐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春天的温暖,也让我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我坚信,未来“竹韵小集”将继续用音乐传递这份温暖与美好,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力量。而我,也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坚定走下去。

——“竹韵小集”创办人陈照延

标签: 演出 香江 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