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南音新势力:唱响南音“新乐章”

更新时间:2024-12-26 15:28  浏览量:3

■融媒体记者 龚翠玲 庄丽祥 文/图

近段时间,“李春波在泉州用闽南语唱《小芳》”登上微博同城热搜榜第一,成为热点话题。而这也让改编歌曲《小芳》的泉州本土乐队南音新势力更多地走进大众的视野。这是一支致力于用好听的音乐唤起人们对南音、闽南语的记忆,进而推进闽南文化传承的乐队。乐队的乐手都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他们的原创歌曲《刺桐》《泉州的生活》《月娘月光光》等巧妙地将南音融入民谣、雷鬼、流行等各种类型的音乐中,并且在保留琵琶、洞箫等南音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加入吉他、鼓、贝斯等现代电音乐器,既保持了南音的韵味,又增添了闽南语歌曲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关注。

参加央视、央视频节目录制

前不久,在本社参与主办的首届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奖赛总决赛的现场,南音新势力乐队和李春波合唱的闽南语版《小芳》让人耳目一新。李春波老师大力称赞闽南语版《小芳》,并表示“也想学习闽南语,争取可以唱闽南语歌”。而当晚,该乐队表演的《月娘月光光》《刺桐》也让现场观众沉醉,并收获大量网友点赞。最终,该乐队以全场第二名的成绩收获大赛银奖。

南音新势力是一支年轻的乐队,成立于2021年年底。乐队虽然年轻,但已经获得了文旅部门、知名音乐人、媒体等各方的关注和认可,参加过央视《方言那么美》《走遍中国》和央视频《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等节目的录制。尤为特别的是,乐队拥有双主唱,乐队的人数也是灵活的,会根据歌曲表达的需求,邀请相应的乐手加入。今年5月起,乐队成员由原来的4人扩大到较为固定的7人,分别为主唱彼末、陈欢喜,贝斯手老柯,传统洞箫杜志阳,笛/萧手阿布,吉他手大大,鼓手小柯。

乐队的成立源于彼末和陈欢喜三年前的一次音乐碰撞。当时,两人在一次小规模的音乐聚会上相识,有朋友提议,两人可以即兴合作一曲。就这样,喜欢挑战的两个人意外地碰撞出了音乐的火花。“在这之前,我并没有过多地接触南音,那次的合作后,与陈欢喜的交流多了起来,让我产生了可以组一支‘新式南音乐队’的想法。”彼末的这个想法,与提倡“万物皆可南音”的陈欢喜不谋而合。于是,他们一拍即合,找来了洞箫制作非遗传承人杜志阳、贝斯手老柯,组成了“南音新势力”乐队。不久,第一首原创作品《刺桐》问世。可以说,《刺桐》一出现,就在泉州的音乐圈里“一炮而红”。2022年,《刺桐》还获得了福建省街头文化艺术展演暨街头文化艺术达人赛泉州地区金奖。

“刺桐花开刺桐红,红砖古厝千年梦,坐北看南日头炎,一路南街两爿巷……”《刺桐》是闽南语与南音结合的作品,其中副歌部分融合了一段源于南音《元宵十五》的词和自创的旋律。歌曲是以闽南语为主体,结合了南音、梨园戏念白的元素,融合成的民谣。歌词以视觉角度出发,描写了古城的美景及闲适的生活。

《刺桐》的反响让南音新势力乐队备受鼓舞。为了做出更好的作品,他们不断探索新编南音的做法。刚开始,他们是直接把一段传统南音放入原创歌曲中;后来他们只使用南音的唱腔,词和曲调是重新创作的,力求让歌曲听起来像南音;再后来到提取南音里的色彩和唱腔。“《刺桐》我们采用的是第一种形式,里面加入传统南音《元宵十五》片段;后来通过慢慢探索,我们的原创歌曲开始用第三种形式,如这次改编的《小芳》。”

彼末坦言,南音新编并非易事。南音的词是闽南语的文言文,为了让新编南音押韵且有韵味,他总是要翻阅大量的书籍和请教精通闽南语的老师。

“是真的喜欢音乐,才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很早我就想做融入泉州特色的音乐,让更多人听到泉州声音,听到闽南声音。”乐队主唱彼末,原名张波,出生于1989年,是泉州惠安人。他对音乐的喜欢可谓是揉在了骨子里,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但他已自学了声乐和乐理,还学会了演奏吉他、贝斯等多种乐器。他还荣获第二季《中国新歌声》福建赛区十佳原创、第三季中国好歌曲福建赛区总决赛总冠军等荣誉。

从小彼末便对乡村戏台上的歌仔戏、高甲戏等着迷,央视戏曲频道也是他的最爱。渐渐地,他接触了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对音乐的喜欢一发不可收。上大学后,他第一时间选择了吉他社,一有空闲便投入吉他的钻研中。同时,他还是一名诗词爱好者,“彼末”便是那时他写诗投稿时用的笔名,一直沿用到现在。大学毕业后,彼末找了一份酒吧经理的工作,认识了不少玩音乐的朋友,这也激起了他写词编曲的兴致。

彼末的工作经历有些曲折,做过酒吧驻唱、街头艺人,也做过快递员。他坦言,这些经历都成了他之后创作的养料。3年前,彼末正式将编曲工作化,除了乐队的原创作品,他还和杨宗南等其他音乐人一起合作,如今已经完成了《月娘月光光》《泉州的生活》《簪花围》等二三十首歌曲的编曲。“目前正在着手新的编曲,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希望大家能喜欢。”

“大家都认为南音古老、优美、节奏缓慢,这些都是正确的。但其实南音远远不止是这样,这些只是南音的其中一个面貌,南音不应该被这些固有思维框住。”陈欢喜认为南音可以有很丰富的呈现,因此,她尝试把南音融入不同形式的音乐中,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进而喜欢上南音。乐队表演时使用的乐器有琵琶和洞箫,也是兼顾了传播南音的考量。“琵琶和洞箫是传统南音表演时必不可少的乐器,我在演奏琵琶时也依然沿用横抱琵琶的表演方式,左手按弦,右手弹奏。看到横抱琵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新奇,这样就让南音更多地走进大家的视野。”

出生于1995年的陈欢喜,是新生代原创南音唱作人、琵琶演奏家。小时候,因为喜欢音乐,懵懵懂懂开始学南音。抱着“既然学了,就要努力”的想法,陈欢喜学得很出色,也因为喜欢,最终上大学她还是选择了南音专业继续钻研。泉州师范学院毕业后,陈欢喜固定在茶馆进行南音演出,可那时候她并不开心,并且发觉这样的南音表演形式她并不喜欢。于是,她选择辞去工作,做一个自由音乐人。

那时候,陈欢喜时常会抱着她的琵琶在咖啡馆、酒吧等地的门口停留,演奏琵琶演唱南音。“那时候,经常会收到很多反馈,我发现虽然泉州有地方可以免费听南音,可很少有人会去听,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南音,也不知道我手里横抱的乐器是琵琶。”因为这样,陈欢喜更坚定了传播、推广南音的想法。科班出身的她,一边守护着传统,一边探寻着南音新唱,提出“万物皆可南音”的理念。做乐队、创立南音复合空间、将南音及闽南语演唱融入双层观光巴士……虽然年纪轻轻,但陈欢喜已为“万物皆可南音”做了不少尝试。“乐队的不少作品都受到了年轻人的喜欢,希望我们可以继续稳步前行,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