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听30分钟音乐,有利心脏康复
更新时间:2025-01-15 09:04 浏览量:2
听音乐不仅能让人心情好,还能治“心病”。
美国心脏病学会与世界心脏病大会联合召开的年度科学会议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心脏病发作后不久即出现胸痛的患者,如果每天听30分钟音乐,焦虑和疼痛程度都会显著降低。
在美国,每年有将近70万人在心脏病发作中幸存下来,约每9名心脏病发作幸存者中就有1人在最初48小时内经历了随后的胸痛和焦虑。这项新研究表明,音乐与药物等标准疗法相结合,可能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措施,患者可在家进行,有助预防随后的心脑血管事件。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近日的研究也发现,音乐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及其情绪也有积极影响,可提高患者的手臂功能,改善步态,有利于康复。
关于音乐对心脏的益处,生理学界一直在探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健分析,音乐对心脏的影响可能源于3点: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比较广泛,可促使运动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运动时心跳会加快,音乐则会抵消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音乐有助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专注度,促进大脑的积极变化来改善身体功能。条件反射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不同的音乐节拍会引发不同的心率。研究发现,旋律节奏比较激烈的音乐,可使人情绪紧张、心跳加快,而旋律优美的轻音乐,可使人内心平静、心率降低。刘健表示,美国心脏病学会的研究尚未全文发表,在研究方法上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音乐种类是否存在偏差、患者在调查的过程中依从性如何都是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音乐疗法对缓解心脏病患者的焦虑和心绞痛症状是有积极作用的,患者不妨将听音乐作为治疗疾病的辅助方式之一。
需要提醒的是,患者要选择能让自己舒缓下来的音乐类型,因为不同人的生活背景和身体状况不同,对音乐的敏感性也不一样,因此确定类型十分关键。可多听一些,最终选择和自己有共鸣的音乐,效果更好。心率较慢的患者可优先选一些节奏较快的音乐,心率较快者则优先选择优雅轻柔的音乐。另外,应尽量选择外放音乐,声音不要太大,以自己听着不费力、不觉得吵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