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就是一场戏
更新时间:2025-01-22 17:47 浏览量:2
文 | 肖玛 刘训美
1月17日,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座无虚席,一场由“爱”贯穿始终的时尚巴洛克室内乐音乐会惊艳全场。波兰当红假声男高音雅各布·约瑟夫·奥尔林斯基完美地诠释了“一个人就是一场戏”,他在黄金苹果古乐团的协作与加持下,为北京观众呈现了一台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宴。
奥尔林斯基用本场音乐会诠释了时尚与巴洛克音乐艺术的融合,这既是时空的穿越,更是奥尔林斯基及其团队超高水平艺术品位的展现。可以预见,这种颇具新意的个性化舞台表演形式定会被大众所崇尚。
自20世纪中叶,欧洲“古乐运动”复苏以来,国际国内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假声男高音歌唱家,尤其是近年来以奥尔林斯基、弗兰科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假声男高音歌唱家在乐坛走红,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将目光聚焦到了西方巴洛克音乐时期杰出的作品上。
奥尔林斯基作为一位音域偏低的假声男高音歌唱家,他的音色并不像同声部音域偏高类型的歌唱家那般高亢、灵动,而是呈现出一种空灵温暖、醇厚且富有内在力量与和谐的质感,这种极具辨识度的音质独特且有深度,奥尔林斯基运用娴熟的混声技巧,为观众展现了极为丰富的音色变化,他的嗓音自如地游走于不同音域之间,给听众带来一种别具一格的音乐体验,加之其古希腊雕塑般的脸庞与活力十足的人物形象,使得他拥有绝佳的舞台表现力。
无论是从唱段的切换、舞台形象的塑造,还是黄金苹果古乐团的合作以及现场观众的互动,奥尔林斯基都能够把音乐、戏剧和时尚巧妙结合,这种特质让他成为当今欧洲古典音乐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家。
本场音乐会的曲目选自2023年末奥尔林斯基发行的专辑《超越巴洛克》(Beyond),专辑汇聚了多首17世纪所创作的声乐作品,其中数首作品为中国首演。音乐会的舞台戏剧部分,由奥尔林斯基创意设计,他的编排与演绎赋予了早期巴洛克音乐作品全新的面貌,通过精心的服饰造型、细腻的角色塑造与巧妙的舞台设计,将古老的巴洛克音乐与现代的视觉艺术、多元的戏剧语言相结合,时长70余分钟的音乐会成为奥尔林斯基与观众之间深情对话的桥梁,如同一出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独幕戏”,整场音乐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曲目拼接,而是像一幅优雅流动的诗画,情感层层叠进,逐渐深入人心,向观众展现出舞台艺术的无限可能。
奥尔林斯基赋予每一首曲目深刻的情感诠释与戏剧张力,这是他对作品精心雕琢、深入研究的结果。如: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乔瓦尼·切斯雷·内蒂的作品,正是将多个完全不同的情节、音乐色调和人物性格,像拼图一样在同一场景中交织展开。通过这种戏剧性的构建,内蒂让音乐成为情节推进的载体,而奥尔林斯基,恰如其分地将这一切转化为舞台上的奇妙表现,这是创新思维模式“自导自演”的绝佳版本。
作曲家内蒂创作的两首咏叹调“她容颜渐老”“我老了,耐心点”选自歌剧《亚达米罗》,奥尔林斯基将情感的复杂性与音乐的细腻性完美融合。这两首曲目中,诗句开头:“一个没有牙齿的、流口水的、驼背且忧郁的老妇人爱上了我,而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孩,外表优雅,勇敢地拒绝了我的求爱……”这一对比强烈的画面,映射出岁月的无情与爱情的残酷,奥尔林斯基通过音乐与表演,将这一切呈现得如此生动与细腻。他以自己那厚重且富有弹性的音色,在老妇人的爱情故事中注入了令人心碎的柔情,又通过细腻的舞台肢体语言,将老妇人的形象完美呈现。
奥尔林斯基的舞台表现力不仅在于声音的表达,更在于肢体和形象上的全方位构建。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眼神的投射,都是对角色内心的深刻洞察。通过这种细腻的情感呈现,奥林斯基让古典音乐的传统舞台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音乐演绎空间,而是一种综合艺术的表达。
然而,奥尔林斯基的创新不仅仅表现在音乐与表演的结合上,更是在舞蹈元素的引入上实现了大胆的跨界创新,将巴洛克宫廷舞、霹雳舞、现代舞等元素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演出框架,使得整个音乐会呈现出一种更加立体多维的艺术形态。这种跨界出圈的演绎方式,不仅吸引了年轻观众的注意,也让古典音乐在现代语境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古典音乐的严肃与现代舞蹈的自由流动在奥尔林斯基的演绎下碰撞出了火花。
奥尔林斯基的这一创新尝试或许正是应对当今古典音乐市场日益萎缩的有效途径。随着古典音乐观众群体的老龄化,尤其是传统音乐表演形式无法很好地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古典音乐亟需与时俱进的新方式来重新激活这一领域。而奥尔林斯基的艺术探索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他不仅是在守护传统的经典,更是在为古典音乐注入新的生命,打开了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他用自身的艺术魅力为古典音乐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古老的旋律得以在现代的舞台上焕发光彩。
牛小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