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从流行歌手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如何完成“最强跨界”?

更新时间:2024-09-12 05:13  浏览量:43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流行音乐偶像鲍勃·迪伦,全世界为之轰动。《纽约时报》称:“这也许是该奖项自1901年开始的整个历史上最激进的一个选择。”鲍勃·迪伦也成为这些年最受热议的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图源Nobelprize.org

今年,“甜茶”提莫西·查拉梅主演的鲍勃·迪伦传记影片《完全未知》(A Complete Unknown)宣布北美定档圣诞档。

图源NewYorkNewswire

这可不是第一部迪伦的传记电影。2007年,托德·海因斯执导迪伦传记《我不在那儿》(I'm Not There),由六位演员共同饰演迪伦。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迪伦“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直到今天,学界和公众仍在讨论迪伦歌词的文学性,以及经典与流行的界限。

鲍勃·迪伦为什么受到上至文学殿堂下至普通大众的关注?

鲍勃·迪伦究竟有怎样的现代意义?

哈佛大学古典文学教授兼迪伦铁粉理查德·F. 托马斯,在他的研讨课同名书《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中,揭开迪伦造就经典的神秘面纱!

♬..♩~ ♫. ♪..

哈佛最酷的一门课

早在2004年,也就是迪伦获诺贝尔奖的12年前,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F. 托马斯就开始给哈佛本科生开设一门名为“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的研讨课,和年轻一代学生们一同探索鲍勃·迪伦无与伦比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理查德·F. 托马斯,是哈佛大学乔治·马丁·莱恩古典学教授,曾任美国语文学协会会长、美国维吉尔学会理事和主席。他是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学、文化领域的专家,并且自青年时期开始,就是鲍勃·迪伦的头号粉丝。

图源news.harvard.edu

在他看来,鲍勃·迪伦的歌曲与古希腊和古罗马诗人的诗篇,形成了极具关联性的互文。这些关于爱与生活、正义与和平、不安与死亡的想象,不但影响了他,而且也有着影响整个时代的意义。

托马斯教授创造性地以古典学的视角,重新解读鲍勃·迪伦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他的这门课更被《纽约时报》盛赞为“哈佛最酷的一门课”

跟随他的这部《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让我们一起听懂鲍勃·迪伦,更读懂鲍勃·迪伦,一同领会鲍勃·迪伦如何回溯经典、化用经典,并最终造就经典、成为经典。

♬..♩~ ♫. ♪..

“回到罗马,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鲍勃·迪伦(Bob Dylan)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尔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5月24日出生于明尼苏达。

在中学时期,迪伦便展露出了对摇滚乐的兴趣,时常模仿小理查德的歌曲和舞台表演。但较不为人所知的是,他还曾加入学校的拉丁语俱乐部,参加拉丁语班。自那时起,在迪伦眼前便铺开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通往罗马。

2017年6月5日,在诺贝尔奖获奖演说中,迪伦再次回忆起自己在中学时扮演罗马士兵的经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世界为迪伦的天赋提供了长久的滋养,那些意象成为他的语言的一部分。当他在演说中论及《西线无战事》中保罗·博伊默尔的经历时,他称那种感受就像“一名罗马士兵将浸满醋汁的海绵放到你的唇边”。

1959年秋,迪伦来到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很快他又前往纽约格林威治村。1961年,他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在这一阶段,迪伦吸收了各种民歌传统,在古老的民歌中诞生了新内容。

图源Redferns

也是在这一时期,他读到迪伦·托马斯的诗句,此后便以“鲍勃·迪伦”的名字从事艺术活动。“你知道,你生下来,便取错了名字,跟错了父母。你可以用自己想要的名字称呼自己。这就是自由的土地。”

迪伦变更的可不仅仅是自己的姓名。1963年1月,迪伦第一次来到罗马。2月8日,他在现场演出中为观众们带来了一首新曲子——《回到罗马》。“回到罗马,那是我出生的地方。”这是歌手塑造自己多重身份和角色的一个早期实例。在不同的曲子中,歌手来自科罗拉多、肯塔基或者旧金山,时间和地点的多样变换是民歌的天然特征。

但对迪伦来说,罗马是不同的。迪伦与古典世界始终有着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连接。

♬..♩~ ♫. ♪..

“所有的旧事物又一次成了新事物”

迪伦身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传统之中。他是那支古典溪流的一部分,这条小溪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一路流淌,历经岁月,至今依旧鲜活,不受时空的束缚。

迪伦与诗人艾伦·金斯堡。图源allenginsberg.org

在他的许多音乐作品中,语言风格、韵式、曲调来自迪伦,而思想的内核却延续自古典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从一开始,迪伦的“借用”便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他似乎特别善于在艺术创作中对传统的文本进行重新编排,由此却激活了原语境,加深了新文本的意蕴。

托马斯教授在书中指出,迪伦的诗歌艺术可与维吉尔相提并论。《寂寞的日子布鲁斯》发表于2001年9月11日,与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恰在同一天。歌词中唱诵着“spare the defeated”和“tame the proud”,取自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其中,埃涅阿斯父亲的幽灵于冥府中教导他的儿子该如何行事。当这种互文性被点明后,它的含义就有了新的变化。迪伦的曲子不再是任何一场具体的战争的挽歌——从此它与所有战争有关。

图源rollingstone.com

迪伦超凡的文学创造力就在于,他翻新了那些已然逝去的事物,并继续向未知的领域迈进,他融合了对过去的意识、对未来的不安之感,并由此回应当下所发生的一切。

“关于我的音乐,事情是这样的,它里面有新的东西也有旧的东西,你必须将这两者连接起来。旧的出去了,新的进来了,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当新的进入这个情景中时,旧的仍在发生,有时这样的变化未被注意到。同时,新的叠加在继续,而旧的约束在减弱。它就这样不断地发展下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如此。”

图源WireImage

毋庸置疑,迪伦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一个符号。而每一种经典都始于流行,它们被阅读和聆听,因为那些文本触及了我们的内心,表达了具有深刻意义的普遍性的情感。

鲍勃·迪伦没有去诺贝尔奖颁奖现场,最终,他向瑞典学院提交了一段演讲音频,在轻柔的钢琴伴奏中,他屡屡变换人称,“我”变成了“你”,“你”就是“我”,就是所有人。在那一刻,在每一刻,鲍勃·迪伦的文学和艺术都指向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