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综合,为何从“提倡”到“关注”再到“突出” | 争鸣
更新时间:2024-08-19 01:35 浏览量:55
文 | 吴洪彬
7月26日的《音乐周报》刊登了王均栋老师的文章《突出课程综合,别让音乐课失去了音乐的乐趣》。文中提出,突出课程综合其内在的核心点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每个孩子学好音乐、提升孩子们的音乐核心素养为本,是在课程层面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作出高屋建瓴的指引。但课程综合,绝非是将一堂音乐课设计成综合课堂,让各学科的知识点都有较为丰富的体现,却失去了音乐课本该让孩子们获得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对此,我基本赞同。
而说到“学科综合”这一理念在课程标准中表述的变化,从“提倡学科综合”到“关注学科综合”再到“突出学科综合”,王文认为无论哪种表述的前提条件都是“重视音乐实践和艺术体验”。对此,笔者并不同意,反而跟大多数音乐老师一样,认为这恰恰是对“学科综合”越来越重视,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戏。
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倡学科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么多的综合内容曾一度给广大音乐老师造成困扰和误解,使得许多音乐课丢失了音乐的根和本,变成了一锅炖的大杂烩。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关注学科综合除了综合内容外,还提出: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我的理解是,学科综合需要从比较随意的内容组合进入到以音乐为主线的研究架构设计,这显然是对学科综合更加重视了。
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突出课程综合”指的是,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强化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我认为,新课标中学科综合已经上升为全面育人和人的整体化发展的必要手段,它是直接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的,音乐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每一项都需要学科综合的加持与助力。
首先,审美感知是指个体能够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所传递的情绪,从而提升个体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没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人文素养,审美感知必然流于形式,无法深入。
其次,艺术表现要求个体能以音乐为语言,将自身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这需要丰富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技艺功底。造型艺术、表情体态,以及对现代媒体的掌握等都对艺术表现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我们用心学习。
再者,文化理解强调的是个体对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有所体验和领悟,才能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音乐。音乐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民族的情感、社会的精神,只有深入理解音乐背后的这些文化元素,才能真正领会到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因此,对文化的理解,无疑是音乐学习的根基,也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必须达到的要求。这一点跟学科综合关系尤为紧密,我们或许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表演者和创作者,但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好的、具备一定审美素养的欣赏者。
最后,创意实践是对个体创新思维的要求,鼓励个体在音乐创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音乐的创新发展。很多科学家也是音乐爱好者,很多创造发明源于音乐的启迪,这充分说明了学科综合的作用和意义,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科学创造,都需要博采众长。
至于音乐课的底线是否是“趣味性”,也是需要商榷的话题。突出学科综合一定是在以人为本、以音乐为主线的前提下,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形成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学科综合由“提倡”到“关注”再到“突出”,折射出教育的顶层设计者对于学科间的融合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必须要以美育人、立德树人,与其他学科一起形成合力,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