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贡酒独家冠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唱响新春欢乐吉祥
更新时间:2025-02-06 13:10 浏览量:3
同时段全国上星频道收视排名中位居第一!
农历正月初二,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 古20”连续4年融媒体独家冠名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戏曲频道圆满播出。戏曲名家新秀、演员歌手相聚历史文化名城太原,于戏韵流转间携手贡献了一台惊喜不断、熠熠生辉的传统文化盛宴,以戏曲之力搭建起与全球亿万观众同频共振的桥梁,共贺蛇年新春佳节。
喜气洋洋赢得满堂华彩
振奋全球观众新春精气神
首播当日,《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相关节目触达观众人次超5亿,晚会收视率达1.42%,同比提升9%,收视份额达7.26%,同比提升17%,在全国同时段晚会类节目中排名第一。截至2月4日,节目全网热搜热榜达77个,互动讨论人数超500万。《竖屏“春戏晚”》在央视频及其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十多个第三方平台账号同步分发,直播总观看量破千万,实现多维度全平台破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对晚会进行报道。
黄梅戏名家韩再芬表示,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正是戏曲“青春化表达”的一次集中呈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评价道:今年的春节戏曲晚会实现了戏曲与时代的“双向奔赴”与彼此呼应。
黄梅戏名家韩再芬演绎《天女散花》三晋大地唱响戏曲新声
名家携新秀共襄文化盛宴
今年,总台戏晚落地太原,将“戏台”搭建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三晋大地上,从太原古县城里融合古韵与科技的主舞台出发,以“戏在楼台间,一步一戏眼”为格局,利用无人机航拍、外景街区秀等形式舞台延展到多个代表性特色地标,让戏曲深入市井烟火之中,让观众沉浸式走进春节戏曲晚会。
戏曲嘉年华《百戏芳华》戏曲嘉年华《百戏芳华》上演了一场多剧种融合的精彩演出——从国粹京剧、中原豫剧、山西梆子绝活,到潮汕英歌舞、广西壮剧,再到稷山高台花鼓、清徐抬棍、寿阳高跷竹马戏等非遗艺术门类竞相绽放。地域特色秀演《老巷烟火》中,歌手井胧、万妮达的说唱与太原莲花落传承人王名乐、晋剧演员任舒静等地方特色表演巧妙融合。
戏曲创演秀《华彩满堂》在张灯结彩的氛围烘托下,通过戏曲将团圆观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等人生华彩瞬间精彩呈现。《白蛇传》中,京剧、粤剧、川剧、婺剧四个白娘子轮番亮相,集体为观众带来蛇年的美好祝福。
《弦歌不辍》《戏游童梦》两个节目则淋漓尽致呈现戏曲的代代传承与生生不息。前者是各剧种流派名家携弟子后辈同台献艺,后者则上演了一场小朋友的戏曲之旅。此外,演员曾黎、张睿跨界演绎的戏歌演唱《国风新声·西厢寻他》也让人流连忘返。
科技融合点亮跨界舞台
戏曲之声唱响新时代华章
今年的戏晚围绕“思想+艺术+技术”进行创新融合,将科技深度融入节目呈现形式,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也让古老戏曲在科技浪潮之下,以“戏曲+”的形式与时代同频,焕发出不一样的精彩。
武戏科技联动节目《纵横天地》中,数千架无人机在太原古县城上空组合成孙悟空、二郎神、哮天犬等经典形象,与地面戏曲演员形成“空地联动”,演绎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创新节目。多媒体创意秀《活色生香》运用虚拟视效和动作捕捉技术“唤醒”金代戏俑,乘坐晋侯鸟尊,飞越城市上空,共赴晋祠水镜台。
武戏科技表演《纵横天地》“创意剧空间”《我的大观园》是今年戏晚的创新尝试,成为总台开辟“戏曲微短剧”市场的首次尝试,打造了“大戏看总台”的新样态。同样,利用影视化拍摄,许娣、武凌云、苗洁等戏曲名家携手张凯丽、刘宇、郑业成等演员歌手,共同演绎了戏曲情景剧《大院人家》,将戏曲表演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在戏曲融合秀《跨越山海》中,粤剧名家曾小敏、京剧名家王珮瑜、昆曲名家施夏明,通过多屏互动与法国、意大利、智利、新加坡、英国等海外戏迷票友完成了一场跨越万里的大联唱。
秉承“厚重历史、焕新活力、民族自豪、人民幸福”的创作理念,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为全球观众贡献了一台彰显戏曲艺术历久弥新的戏韵盛会,也为观众带来新春佳节好戏连台的独特仪式感。晚会还在播出后特别策划了台影联动,从1月31日开始,太原当地影院连续多天公益放映戏曲电影,2月2日在大银幕上放映《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持续深化总台春节戏曲晚会的文化热度与社会影响力,共赏戏韵、共享新春。